欢迎来到英特威视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86-010-62971535
解决方案

文物古建筑热灾害预警解决方案

一.  行业背景

       文物古建筑的热灾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热灾害的后果也是多样的,例如木质建筑氧化开裂、表面油彩起甲和空鼓等,最恶劣的是发展为火灾,这种情况往往损失都会比较大。因此从文物古建筑的热灾害角度出发,建设防治系统意义重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的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于全国。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古建筑群,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现存古建筑中,很多为木质结构的建筑,木质表面,或绘有精美彩绘,或辅以桐油做防腐处理,或长期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为岁月侵蚀出各种的细碎裂缝。在各种自然环境的洗礼下,高温导致的热灾害,是其中最为危险的一种情况。

       经过试验表明,当木建筑表面温度由于大功率的景观光源照射,或太阳光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表面温度升高,直接引起彩绘的起甲和空鼓,产生细裂纹,褪色速度明显加速等彩绘劣化的表现。如表面温度上升到大于50度-120度之间,木质甚至开始缓慢的热分解,开始出现少量挥发不可见的可燃性气体,此时,不仅木质开始劣化,出现火情的几率也会大为增加。对于文化价值较高的木质古建筑,特别是收藏陈列珍贵碳基文物(如木质家具,丝绸,字画等)的重要场所,及时检测环境温度及文物表面的温度,可有效减少维护成本,延长文物的寿命。如果将长期(经过数个完整的寒暑交替周期)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数据拟合成大数据,甚至可以了更科学的了解并量化分析温度变化对文物的细微影响。

       文物热灾害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木质表面温度异常增高导致的彩绘或木质劣化,并且由于木质建筑的结构内部复杂,防护间距不够,使得耐火等级低,热灾害荷载过大,当木质表面温度超过50度以上开始过热,尚未产生烟气,已经开始有少量可燃性物质挥发,如果散热不佳,加上已有设备无法检测到温度异常,如果热量缓慢累计,或有外来因素,如周围电线出现过热,可能导致阴燃,甚至失火,彼时即便迅速发现烟火,及时扑灭,文物也势必遭受损失,极易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

       分析古建筑群热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气类热灾害:敷设在古建筑木质结构上的电气线路由于线路老化、绝缘破损,容易引起表面温度升高,室内建筑物内的大功率照明及用电设备,长期温度过高,造成局部过热,也容易引起周围文物物质表面的理化变化;电气设备箱、电气设备柜为也是热灾害的高发区域,多数因电气设备老化、负载过重、剩余电流以及电气短路等情况造成,经过一个甚至是长期过热的过程,最终可能引起火灾发生。

    2)人为意外性热灾害:大量游客在室内外参观,可能会存在偷偷吸烟、乱扔烟头,不在指定范围内燃香等可能引起火灾的不文明行为;甚至如韩国崇礼门事件中的故意纵火行为,采用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也会存在发生灾害的隐患。

        3)自然灾害:由于雷击、漏水等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对古建筑的破坏。虽然漏水不是一种热灾害,但热灾害探测系统却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分辨出异常,给出预警提示。

但是上述灾害的发生中,都存在一个温度上升、局部过热的阶段,最终引起不可控的灾害发生。因此古建筑类的热灾害防治,如能在古建筑各种表面温度出现异常,甚至过热阶段,即自动预警,如此可极大延长古建筑的寿命,保护古建筑的安全。


二.  系统框架

       热灾害对文物古建筑的影响是明显的,如果不能极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一旦发展下去,一方面可能造成对古建筑和展品的破坏,另一方面极端的就发展成火灾,这是对文物古建筑损坏最的。因此近年发展出了基于新型分布网络红外测温监控技术的热灾害预警监控解决方案。主要解决快速发现防护区域内的热点,包括烟头、电线电缆过热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建筑和展品的温度变迁,避免长时间温度异常造成损害。下图是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在建筑应用中发现异常的示例,包括墙体温度异常、桥架温度异常、短路引起的线路过热等。

1.1 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系统如下图所示。通常由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仪、监控中心监控管理服务器、大数据分析服务器、数据存储与分析服务器、工作站、存储设备、移动服务器、防火墙、移动APP报警监控端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等组成。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均为网络设备,直接通过以太网接口接入以太网交换机。由于需要实现移动手机报警监控,所以系统增加防火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  系统特点与优势

– 适应于任何光照环境

传统摄像机依靠自然或环境光照进行摄像,而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无需任何光照,依靠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热能即可清晰的成像。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适用于任何光照环境,不受强光影响,无论白天黑夜都可清晰地探测和发现目标,识别伪装及隐蔽的目标。因此可真正实现白天/黑夜24小时监控。

– 具备真正的云雾穿透能力

大气、云雾烟尘等会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于3~5微米(中波红外区)和8~14微米(长波红外区)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传统摄像机很难在云雾密布的环境下拍摄到清晰的图像,而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能有效穿透大气、云雾等环境拍摄出清晰的图像,并可以非常准确的指示异常温度点具体位置。

– 目标热能分布温度场监测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能够显示物体温度,将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标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通过对温度场的监控可即时发现温度异常,预防由于温度异常引发的隐患,彻底解决古建筑群安全隐患中涉及的各类火灾问题。

– 独特的热能状态异常诊断能力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是唯一一种可将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并加以验证的诊断技术。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通过对非接触探测到的红外热能加以量化,能准确测量被摄物体表面温度,通过对被摄场景的热能分布和温度分析,实现对环境或物体的异常诊断。可追踪场景或区域高温目标,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可发出报警。


四.  系统应用

1.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由前端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网络传输平台及后端管理系统、移动服务器和移动监控终端等组成。在钟鼓楼二、三层 分别设置一台接入交换机,在鼓楼设备间设置一台中心交换机,一台管理服务器及一套磁盘阵列(存储空间为64Tb),在监控室、管理处办公室和市政府文物局文物处办公室各设置一套热灾害预警监控工作站。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及测温信号传输采用CAT5eCAT6类网线传输方式,前端设备的信号通过网线就近的交换机,由交换机通过光缆再传输到监控中心。每个探测器线缆的最大传输距离小于80米。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接入钟楼监控室UPS不间断电源,若原有UPS功率不够,需重新增设UPS电源。监控中心配置网络存储磁盘阵列1套,企业级2T硬盘32块,保证存储录像不小于30天。

       五.  推荐产品


ThermalViewTM TV5000

iSense602

iSense600

iSense602-PTZ   

六.  典型应用案例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探测系统      云南姚安龙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