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热灾害预警解决方案
图1.1 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系统如下图所示。通常由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仪、监控中心监控管理服务器、大数据分析服务器、数据存储与分析服务器、工作站、存储设备、移动服务器、防火墙、移动APP报警监控端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等组成。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均为网络设备,直接通过以太网接口接入以太网交换机。由于需要实现移动手机报警监控,所以系统增加防火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 系统特点与优势
– 适应于任何光照环境
传统摄像机依靠自然或环境光照进行摄像,而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无需任何光照,依靠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热能即可清晰的成像。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适用于任何光照环境,不受强光影响,无论白天黑夜都可清晰地探测和发现目标,识别伪装及隐蔽的目标。因此可真正实现白天/黑夜24小时监控。
– 具备真正的云雾穿透能力
大气、云雾烟尘等会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但是对于3~5微米(中波红外区)和8~14微米(长波红外区)的热红外线却是透明的,因此传统摄像机很难在云雾密布的环境下拍摄到清晰的图像,而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能有效穿透大气、云雾等环境拍摄出清晰的图像,并可以非常准确的指示异常温度点具体位置。
– 目标热能分布温度场监测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能够显示物体温度,将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标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通过对温度场的监控可即时发现温度异常,预防由于温度异常引发的隐患,彻底解决古建筑群安全隐患中涉及的各类火灾问题。
– 独特的热能状态异常诊断能力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是唯一一种可将热信息瞬间可视化并加以验证的诊断技术。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通过对非接触探测到的红外热能加以量化,能准确测量被摄物体表面温度,通过对被摄场景的热能分布和温度分析,实现对环境或物体的异常诊断。可追踪场景或区域高温目标,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可发出报警。
四. 系统应用
1.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监控系统由前端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网络传输平台及后端管理系统、移动服务器和移动监控终端等组成。在钟鼓楼二、三层 分别设置一台接入交换机,在鼓楼设备间设置一台中心交换机,一台管理服务器及一套磁盘阵列(存储空间为64Tb),在监控室、管理处办公室和市政府文物局文物处办公室各设置一套热灾害预警监控工作站。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及测温信号传输采用CAT5e或CAT6类网线传输方式,前端设备的信号通过网线就近的交换机,由交换机通过光缆再传输到监控中心。每个探测器线缆的最大传输距离小于80米。
分布网络热灾害预警探测器接入钟楼监控室的UPS不间断电源,若原有UPS功率不够,需重新增设UPS电源。监控中心配置网络存储磁盘阵列1套,企业级2T硬盘32块,保证存储录像不小于30天。
五. 推荐产品
ThermalViewTM TV5000
iSense602
iSense600
iSense602-PTZ
六. 典型应用案例
西安钟鼓楼热灾害预警探测系统 云南姚安龙华寺